薄文广: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之创新思考
2017-04-19

“一基地三区”的新功能定位,凸显了天津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它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天津发展方向和目标。“一基地三区”不是简单并列关系,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新功能定位核心,也是其他三个功能的立足点。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服务于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依托。四大功能定位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1、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首要

紧紧抓住现阶段天津发展面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窗口期,积极吸引和利用北京创新资源,依托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天津制造业能级,在产业对接和协同模式上探索“天津制造”与“北京研发”深度融合和对接路径。

第一,要高度重视央地关系协调,把握央企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投资布局,进一步引入其产业链条(如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高性能服务器)中的相关环节,为其作好研发转化和各种配套服务。

第二,要积极吸引北京丰富的大院大所资源,央企、国家部委、中科院、北京高校等所属的大院大所总数达几千家,北京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天津应充分利用高端制造优势,搭建高水平研发转化平台,构建“研在北京,转、制在天津”的格局。

第三,要通过与北京高校共建工程中心、科技联盟、孵化器、产业转化基地等方式与北京高校创新资源对接,实现双赢发展。

第四,要充分利用京津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契机,针对科技创新中心与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对接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企业。

在津冀产业合作方面,一方面应在港口建设和钢铁石化等产业走优势互补的发展之路,探索同类产业交叉持股、战略投资合作以及互换并购(如天津国有钢铁企业被河北钢铁并购或收购,而天津港口并购河北相关港口)等方式实现津冀产业分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河北省的空间优势,将一部分不适宜在津发展产业梯度转移至河北省,使之成为天津先进制造的对接点和配套加工基地,以提升天津先进制造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2、以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

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空间结构,提升天津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能级。

一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积极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调整天津产业偏重的产业结构。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压缩石化、钢铁等行业无效产能;同时加快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

二要完善企业结构。“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引领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撑的企业共生格局。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引领性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提升天津在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营造制造氛围和创新环境,吸引和培育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出更多“杀手锏”产品,针对性破解本土民企转型升级中的难题,加快高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形成具有创新活力、自生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集群。

三要优化空间结构。举全市之力支持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好其龙头带动和体制创新的引领作用。同时,改变天津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武清、北辰、宝坻等西北部城区的区位优势,抓住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副中心东拓的契机,将北部地区的产业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融合发展,形成天津产业发展新高地。此外,针对目前各产业园区布局分散、功能重叠的问题,重新规划产业布局和园区定位,并适当合并和整合,使之利益协调、优势互补、相互助力,形成共同支撑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空间格局。

3、以扩大对外开放为抓手

应以“天津之外都是外”的更为开放姿态去吸引和集聚国内及海外的优质资源,通过引入和对接外部要素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针对天津制造业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引央企、调国企、强民企、招外企”的举措,并开辟优质要素和投融资国际通道,为天津先进制造“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举办天津市与中央企业恳谈交流会方式,重视央地关系协调,强化与央企的交流合作,针对央企在津相关产业(如占据重要份额的石化和航空航天产业),加快构建其完整产业链,大力吸引央企所属大院大所科研人员和项目进驻天津。

在地方国企发展上,天津存在着大而不强特征,应本着先做强再做大的思路,调整天津国企,鼓励非国有资本通过入股、收购股权、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难题。

民营企业无论是对于百姓就业还是收入提升都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天津在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较少,提升江浙、闽粤、京沪等民企入津步伐,在资金和人员上加大对天津相关省市合作交流办的支持力度。

外企作为天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津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天津应针对先进制造业特征和格局,加大对制造业龙头外企和生产性服务业外企的吸引力度,让在津外企由单一生产项目转向集群式发展、研发与产业化一体式发展,使之成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支撑。

4、以产业(价值)链条强化为路径

延伸产业上下游链条,加快“两化”融合,依据现有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天津附加价值。

对传统优势工业,如石化产业,应通过南港工业区的配套建设,使大项目尽快投产和运营,加快天化、大化等老化工企业向南港工业区的搬迁和聚集,针对天津石化产业深加工不足的短板,加大天津石化下游精细化工类企业招商引资力度,以完善石化链条。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航空产业,应依托现有制造优势,由价值链低端的飞机组装和简单零部件制造向飞机及部件销售、航空维修、航材供应、航空租赁、航空培训等价值链高端的环节延伸,以提升产业附加值及整体制造水平。应充分借助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契机,加大与两大航天集团总部的对接,吸引其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在天津立业发展。

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宏观上打造“智慧”城市,中观层面打造“智慧”产业,微观上打造“智慧”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以先进制造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生产方式创新、企业组织模式创新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天津制造”和“天津智造”的双轮驱动。

5、以“生态环境”优化为支撑

不同于一般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研发产业发展除了需要土地、基础设施“九通一平”等硬环境外,其更需要整体“生态环境”的打造和完善。

首先,应以天津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和减政放权为依托,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级和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府全过程服务链条。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离岸金融、融资租赁的先行先试政策,吸引优质科技资源,畅通创新制造技术的研发转化。

其次,应致力于营造天津创新氛围浓、机会多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新兴产业成长速度很快,一些在实验室和“孵化器”的研发成果要求快速转化应用,因而其要求政府服务和社会环境既要便捷又要高效,重点营造让创新企业在资金筹集、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通畅的生态环境,

再次,借助北京人口减控和天津相较河北省在医疗、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以及京津之间的生活成本差异优势,吸引大量北京年轻专业人才来津发展。应充分发挥天津职业教育的优势,借鉴深圳投入1000亿元资本金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经验,吸引更多优质人才集聚津城,形成人才高地效应。

(作者薄文广为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徐玮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天津日报 2017年4月19日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