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31次年会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8位经济学者在会上获颁“兴华优秀论文奖”。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凤义、副教授张海鹏获此殊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我校经济学院教授逄锦聚受邀出席大会。
“兴华优秀论文奖”由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捐出其获得的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100万元人民币奖金设立,旨在激励学者积极参与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提高研究成果水平,培养造就出一大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家,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刘凤义在获奖论文《劳动力商品再认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形式与内容、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三个维度,挖掘了马克思研究劳动力商品的有关方法,对劳动力商品理论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论文还分别分析了在资本主义性质企业和社会主义性质企业中,劳动力商品在以上三个维度中的不同特点,为认识公有制企业中劳动力商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张海鹏在获奖论文《中国土地资本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表明,土地资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变革,运用马克思的资本范畴能够对我国土地资本化问题进行理论界定和分析。论文尝试在对资本、土地资本以及土地资本化范畴界定和评述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土地资本化的理论逻辑,探讨我国土地资本化实践中所面临的多重困局,为我国更好地推进土地资本化进程提出思路和政策建议。
据了解,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8所高校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创办,宋涛、胡代光、滕维藻、蒋学模、谭崇台、关梦觉、刘诗白、吴宣恭、卫兴华、谷书堂、陶大镛、张维达、陈征等老一辈经济学家先后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研讨会自1986年开始,32年举办了31次会议。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本次研讨会希望充分发挥这个高端学术平台的作用,继续汇聚学界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传承研讨会的优良传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来源:南开新闻网 记者:郝静秋)